边境为证,岁月为名
文章字数:1030


夏国英
北国风光,沃野千里,良田万顷,黑土丰饶。
在黑龙江省的东北部,有这样一座边陲小城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土著、掘金、垦荒、抗联、知青、界江等地域特色文化在这里相互交织融合。这里不仅风光秀丽,还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其气候多变,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
五月,南方已是春末夏初、绿树成荫,而这个季节的黑龙江面还在呈现“跑冰排”的壮观景象。与气温适宜的南方不同,同样的工程在南方可以全年无休施工,可在黑龙江省冬天接近零下30℃的天气只能停下,“边境”“高寒”这样的标签,更是足以让建设者们在心里打起鼓来。
石以砥焉,苦寒不改凌云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龙江省粮食产能提升重大水利工程作为水电七局目前国内在建项目中地理位置最远的项目,项目团队进场时,从四川乘机到哈尔滨需要4.5个小时,再转车到项目建设地需要6个小时,如果行程安排不紧密,得要颠簸两天才能顺利到达项目所在地。
这是温雷雷第一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操刀”项目建设,这一次,他要带领团队建设的是黑龙江省“天字一号”工程,作为黑龙江省重点推进的重大工程,受政府及社会关注度极高。虽然此前已有过水利项目工作经验,但他依然不忘持续充电,以技养心。
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脚蹬一双沾满污泥的雨靴,他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老师傅传授的经验、个人琢磨的点子全部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加以实践。
温雷雷说:“多想招,少诉苦。再战水利,需要转变的不仅是技能更是心态。”上坡的路总是很艰难,艰难的路总要多付出一些。短短几个月,白发悄悄爬上这个三十多岁小伙的鬓角。
“咱们这位项目负责人,温润如玉又雷厉风行,这两种性格在他身上得到兼容,果真人如其名。”这是兄弟单位私下对他的评价。
日日自新,迎难能亮千钧剑
项目营地尚未建成时,团队曾短暂住过宾馆,没有办公桌就伏在床头柜上工作;也租过居民房,大家集中在一间大屋里办公。即便这样,对于自己正参建的黑龙江省重大水利工程,温雷雷和整个团队都充满期待—— “项目建成后将促进黑土地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每周三晚成了项目部固定的“集中学习日”。各部门自发轮流组织学习,集中按下“Ctrl + R”,学习内容包含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经管、财务等专业技术知识及规章制度,目的就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确保业务能力过硬,啃得下硬骨头。
一时间,项目部上下掀起业务大学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