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砥砺行
文章字数:1643

王梦悦
在三分局职工孙然的朋友圈里,总是能见到四世同堂的幸福光景。家庭和睦、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孙然的家庭用生活中平凡的事,点滴诠释了家庭是最温暖港湾的真谛,也荣获了2023年度四川省“职工好家庭”称号。
红色家风,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优良的家风经过岁月沉淀,成为一个家庭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子孙们受益万千。
正所谓“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对孙然影响最深的是她90岁的爷爷。“爷爷生于 1933年,1949年就读于西北军政大学贺龙中学,15岁就参加革命。”每每讲到爷爷的故事,孙然语气里止不住的骄傲。爷爷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后经部队推荐陆续进入郑州第四炮兵学校、长春第一航校学习。结束7年的军旅生涯后,1956年,复员进入吉林丰满机械施工厂工作,1970年积极响应建设大西南号召,参与铜街子水电站建设并加入水电七局,积极投入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水电事业。
“我们一家子都受爷爷水电精神的熏陶,我的父母和我在择业的时候都毫不犹豫选择成为水电人。”除了爷爷,孙然的父母同样也是默默坚守的一代七局人的缩影,也正因如此,和大多数水电子女一样,孙然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和老人的感情非常深厚。老爷子常常对儿孙们说:“你们是幸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时代,不要辜负来之不易的和平,无论在哪儿,一定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老人言传身教,让感恩、珍惜、奋斗的家风代代赓续。
于孙然而言,这是最可贵的“传家宝”。
无私奉献,身体力行的“凝聚力”
因为和丈夫是双职工,孩子出生后的养、育问题让孙然有些焦灼。“实在是不忍心麻烦父母,年轻时工作繁忙,临退休了还要操持儿孙。”但孙然的父母主动承担起带孩子的职责,退休后“无缝衔接”过上了含饴弄孙的美好生活。
为了让年轻人能无后顾之忧的干好工作,孙然的父母始终坚持学习新知识和新理念,尽管是隔代养育,在孩子教育上却从不溺爱,一直坚持有原则的满足和高质量的陪伴。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孙然的母亲在带孩子时从不看手机,以身作则给孩子营造专注的氛围,而且从不停止自我成长,经常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和活动,带着外孙一起学习老年大学的诗歌朗诵。在她的熏陶下,6岁的小外孙耳濡目染,不仅多才多艺,更是热情不畏惧,已经多次在幼儿园参与主持、演讲等活动,是班级里的“小明星”。
因为带孩子,父母退休后也难得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每每提及此处,孙然觉得有愧,而父母却总是轻描淡写地玩笑到:“我们陪孩子长大,孩子陪我们变老。你们把日子过好,我们就不觉得累。一家人就是要团结一心,为更好的生活努力。”父母接过的上一代名为“奉献”的接力棒,身体力行做好传承者。
在未来的岁月里,孙然也终将接棒。这,就是延续。
热心公益,勿以善小而不为
“做人以善为贵,行事以诚为先”。抱诚守真、赤诚相待是孙然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她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必须有良好的品格来生活,有良好的态度来生活。
在家庭中,她尊老爱幼,是全家的“开心果”;在工作上,她乐于助人,是大家贴心的“然姐”。“干人力资源的工作,要特别认真负责,不辜负每一位同事的期待。”尤其项目上的年轻同事需要倾诉解惑时,热心的“然姐”总是奔忙在第一线。“每一个小可爱的困惑和迷茫,都应该被看见,妥善安放。”“然姐”永远真诚善良,温暖人心。孙然也很感恩,“被信任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将尽我所能,为职工服务。”
在生活中,她积极支持女性公益,参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公益慈善月捐活动。通过自己微小的举动,为中国妇女公益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2023年底收到来自妇基会的感谢函,也让她更坚定了要用心用情传递爱心的信念。不仅女性公益,孙然都力所能及。每一次的公益号召,她都积极响应,捐款捐物聊表心意,这是她“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坚持。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孙然一家是无数中国普通家庭的一个缩影,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每一个小家庭成员都用自己的勤劳、善良、质朴和宽容守护着真实的幸福,代际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