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风险包干模式下 EPC项目经营管理提升
文章字数:1886

摘要:本文聚焦于湖南辰溪抽水蓄能电站EPC总承包项目的经营管理挑战与应对策略。项目面临成本控制、设计变更及成本监审三大风险。为此,项目团队实施了风险包干费收集策划,确保风险费用的有效归集;通过明确合同边界、优化设计变更管理,有效控制合同变更风险;针对成本监审,进行了详细的成本估算与预算编制,并强化了施工成本统计完整性,以应对成本监审挑战。这些策略旨在提升辰溪EPC项目的经营管理效能。
关键词:EPC 设计变更 风险包干费 合同风险
湖南辰溪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能源局在“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抽水蓄能项目,位于大湘西地区。该项目枢纽工程主要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升变电工程、厂房发电系统工程等组成部分,属于一等大(I)型工程。项目可研审定概算静态投资为65.05亿元,静态单位千瓦投资为5421元;动态投资为78.65亿元。项目计划于2024年9月25日开工,预计于2030年12月31日竣工验收。首台机组发电工期为51个月,全容量并网发电工期为57个月。水电七局辰溪抽蓄项目部主要负责发电及升压变电工程建设。
一、EPC模式经营管理难点
EPC模式以其高效、集成的特点,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模式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和风险挑战。在湖南辰溪抽水蓄能电站采用的独特EPC总承包模式下,为了实现良好的经营管理目标,并紧密结合合同条款,总结出以下三个经营管理方面面临的难点:
1.成本控制挑战:合同约定本项目不调差,相关费用均包含在风险包干费中,对成本控制造成较大影响。
2.设计变更风险:合同边界条件在设计变更、变更设计等方面界定不清,范围不明,且设计变更净收益的50%由发包人享有,结合招标工程量偏大、单价偏低的问题,若项目推动设计变更可能存在既得利益损失的风险。
3.成本监审风险:合同约定承包人需配合完成政府机构组织的电站建设成本监审工作,但已完工的抽蓄项目无相关经验可借鉴,存在一定经营风险。
二、风险包干费归集策划
在EPC项目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风险包干费的收集策划首先需要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风险包干费的管理是确保项目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辰溪项目建立健全了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包干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定期的风险审查和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确保风险包干费的有效归集。项目部针对风险包干费的归集问题,结合合同条款和实际情况,形成了以下策略:
1.将人工、材料调差作为风险包干费的主要归集内容之一。
2.针对地下洞室地质条件变化导致的成本增加,从开工起即梳理主要思路及实施方向,并指定专人负责。
3.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的地方,增加的成本均应计入风险包干费。
三、合同变更风险控制
由于本项目招标工程量偏大,单价偏低,推动设计变更过程中触发合同变更条款,可能存在既得利益损失的风险。为有效控制本项目合同变更风险,需进一步明确合同边界条件、优化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达成调整收益分配机制、并加强合同管理与执行力度等方面。针对合同变更风险,项目采取了以下具体应对策略:
1.加强设计沟通,确保施工图设计阶段各项参数与招标阶段一致,避免设计变更触发合同相关条款,导致净利润分成损失。
2.若施工阶段存在不可避免的变更,做好变更后项目费用与合同清单费用的对比,确保变更后费用在合同清单费用的可控范围,同时避免变更优化分成。
四、成本监审的应对策略
在特定合同条款的EPC项目中,工程最终建设成本既要发挥EPC模式下优化变更减少投资的优势,又要按实际成本接受成本监审。因此,成本监审具有双重性。应对成本监审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和预算编制,项目团队根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成本计划,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等。通过招标竞价机制,确保估算成本可控。
针对成本监审问题,项目结合合同变更及价款的约定以及其他EPC项目的审计情况,形成了以下工作思路:
1.确保实际完成工程量统计的完整性,包括设计量及超设计部分。
2.在施工图纸下发前,做好投资费用对比。
3.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确保施工成本统计的完整性。
4.加强与其他单位的沟通,借鉴即将接受成本监审项目的相关经验。
五、结语
湖南辰溪抽水蓄能电站EPC总承包项目在经营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全面分析,揭示了成本控制挑战、设计变更风险及成本监审风险等关键问题。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风险包干费的有效管理、合同变更风险的精细控制以及成本监审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将提供有力保障。不仅为辰溪项目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类似EPC项目提供了相关的借鉴。未来,随着辰溪工程项目的持续进展,相应措施将得到进一步验证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