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数:1808


加工作以来,参建的第7个风电项目,已具备项目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全套经验。在他看来,坚韧是风电人独特的气质,坚如石中之玉,韧如山中之藤,有信心完成任务。
生产塔筒9万吨 挑战世界海拔最高风电塔筒制造运输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2024年10月31日,西藏昌都市八宿县,世界最高海拔风电项目—— 八宿风电项目正式全容量投产,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既定目标。
项目最高海拔5200米,机舱最高海拔5305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投产风电项目中海拔最高的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将新增清洁电力2.23亿千瓦时以上,可满足约23万人全年生活用电。
水电七局共为该项目提供20套、近5000吨塔筒产品。自启动以来,跨越1700多公里,虽遇断路、换厂等突发情况,仍实现4个月制造近5000吨塔筒任务。
从制造基地云南昆明,到风电场西藏昌都,相距1700多公里,一路穿山越岭,气候景致多样。
这是他们在西藏首个塔筒项目,单套塔筒约107米,每套分5段制造运输,单段重达78吨、直径近5米。比之以往,工期紧运输远,途径地形天气更复杂,高原作业难度更大,履约时段又恰是汛期、高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6月8日,首套塔筒发运出厂。每辆车拉着相当于近两层楼高、约100平米大小的房子,穿过雨雪,踏过泥泞,躲过落石,翻上大山,历经18个缺氧的昼夜,安全抵达吊装现场。9月5日,最后一批产品运出制造线,“加速度”完成20套塔筒制造任务,积累丰富高海拔塔筒制造、运输、项目管理经验,为风电场全容量并网发电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10月28日,顺利启动首个欧标、分片式塔筒项目制造。
该项目是与越南石油管道涂层股份公司签订的德国伊诺能源集团3套塔筒制作项目。底部两筒节采用分片式设计,制造执行欧洲标准。由于分片设计,塔筒组对的精度控制、焊接变形控制、防腐施工、运输防变形方面存在较大技术难点。成功履约将有利于进一步打开欧洲塔筒制造市场。
自2016年步入风电塔筒制造领域,在国内,已形成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甘肃、湖南、广东、新疆等10大片区、14个风电塔筒制造基地,履约17个风电塔筒项目、共计377套塔筒、8万余吨的生产供货工作。
在国外,建成电建集团首个海外装备制造基地—— 越南巴地头顿省的制造基地。占地约4万平方米,年产能10万吨,可制造最大直径7米、单体重量180吨的管道产品,主营风电塔筒和管桩、光伏支架等各类钢结构产品。在风电业务方面,先后完成嘉莱、向铃3&4陆上风电项目等共34套、约10365吨产品。
共建“一带一路”
建设菲律宾最大风电场
漂洋过海,美美与共。中国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贡献者,一大批惠民生的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落地。
2024年2月15日,伴随响彻云霄的礼炮,在业主项目经理及必维国际咨询工程师的见证下,菲律宾风暴风电项目启动风机基础土方工程施工。
该项目是菲律宾当前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同时也是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对于推动菲律宾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装机206.25兆瓦,计划安装33台单机容量6.2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工程主要由风电场、场内道路、升压站、54千米输电线路、对侧站等结构组成。
签发有限开工令后,公司立即抽调精干力量进驻现场,积极协助业主开展征地协调、勘察设计、方案优化等前期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施工营地、拌和站、加工厂、仓库等临时设施建设工作,与业主和其他标段承包人一起共同为推进项目早日正式开工而努力。
“因现场还是处于原始森林,车辆无法直接到达,为保证施工进度,我们天不亮就得出发,每天在山里走上5公里才能到达作业现场,中午就吃干粮和水,争取在雨季来临前完成任务。”现场负责人介绍道,项目所在地萨马岛现在已经是雨季,正在争分夺秒推进建设。
截至目前,水电七局海外风电累计签约743.5兆瓦,涉及EPC、BOP和TSI多种合同模式、除了与设计院加强联系,共同参与顶层规划设计之外,也通过与风机厂家签署战略协议,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强强联合”,打造更强的资源整合和履约实施能力,推动海外风电业务向深向远发展。
从国内到国外,一座座“大风车”迎风而立……水电七局用实际行动交出能源转型绿色“答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作出新的部署。
如何落子取势?他们路径明确:抢抓历史机遇,坚持绿色发展,紧盯国家六大新能源基地建设、海外风光电承包业务,主动探索新型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深远海风电,强化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