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92-93版
文章字数:1484
  他的足迹踏遍了每一个工作面。晚上的他学知识、看图纸、查规范、写预案,给自己充能蓄力的同时,找寻解决办法,抓住关键问题,狠狠地和困境、难题较着劲,周而复始,安全守护大坝顺利填筑。
  在担任锅浪跷项目常务副经理之后,他重新梳理项目工期、经营、材料、资金、技术等方面工作,面对当时项目资金困难、履约压力、经营困难、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诸多难点,他率领项目团队通力协作,坚持标准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技术措施,强化过程管控,按期实现了大坝一期、二期蓄水的重大节点目标。
  十载奋斗肯定自我成就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十年如一日的一线工作,让王开贵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能力,让他从“执桨人”成长为了“领航者”。王开贵坦言,随着职务的转变,工作也从管一摊到管全面,在迅速成长的同时也深感自身储备不足,这时的他又开始和自己较着劲,短短5年时间里,通过学习取得了相应的后续学历,考取了1个二建、2个一建、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同时积极参与项目科研工作,获得了2个实用新型专利。他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满怀着激情与热爱,带领着团队打硬仗、过难关,助力锅浪跷项目部获得公司“文明工程”称号,自身也先后被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评为“四川电力安全先进个人”,被公司评为“十佳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自嘲自己是‘薯片’是‘脆皮’,那是还没走出温暖的‘舒适圈’,还在享受着‘躺平’生活带来的安逸假象,殊不知条件越艰苦,环境越复杂,才越能快速成长,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王开贵看着眼前一个个充满朝气的青年员工,仿佛看到初入职场的自己,他倾囊相授,耐心引导,他重视项目人才培养,传授工作“秘诀”,对项目上青年员工成长寄予厚望。
  “锅浪跷这几年一晃就过,也看到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到这里来,一呆也是好几年,现在成长为中坚力量”,王开贵浅浅一笑:“年轻人还是要多沉淀、多干活、多磨练,这是收获成就的过程,也是自我成绩的肯定”。
  十载坚守书写男儿柔情
  “你看这张,我们来的时候这里都没有路,这一片还是乱石堆,感觉与世隔绝了一样;这张这里是正在填围堰,合龙的时候场面很是壮观;这张是18年的雪景,那年的雪可大了,整个山头都白了;这张是一期蓄水后,这张是二期蓄水后,你看湖面多美,每天清晨水雾蒙蒙,如同仙境”。因为每天都要巡检现场,王开贵的手机里有数不清的现场施工照片、安全排查照片,但有两个相册单独分开,却又紧紧挨着。
  一个相册里面放着一张一张一样却又不一样的“风景”相片,一样的是几乎一致的角度,不一样的是相片里“风景”的变化,是那逐渐攀升的高坝,是那不服输的倔强。
  另一个相册里放着对家人的思念,是相濡以沫的妻子,是可爱懂事的女儿,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宝,铮铮铁骨男儿看着家人的照片也是满眼柔情。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如今的王开贵是地地道道的雅安人,家也在雅安,但是他的“家”固定在了锅浪跷水电站建设的工地上。
  水电人就是愚公的后人,是大禹的传人,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传承着父辈的血脉,与青山为伴,与河水为邻,那深山和峡谷是所有水电人为之奉献的一生。
  如果说人生高峰都有不得不攀登的理由,王开贵的理由就是放飞理想,成就自我,让青春无悔。在这18年的职业生涯中,王开贵从未有过停滞不前,从未有过骄傲自满,他在每个项目中汲取经验,在每次经历中收获成长,无论自己身处何地,无论自身有多大能量,都想努力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企业在未曾开垦的“黑土地”上“挖呀挖呀挖”。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场建设事业与自我成就的“双向奔赴”,值得!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湖畔路南段356号   版权所有: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京ICP备 11043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