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6-67版
文章字数:2620
  体融合新生态。
  近年来,中国电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的建设、聚焦生产经营、聚焦发展要务、聚焦舆论宣传,守正创新,不断建机制、选载体、搭平台,高效推进集团融媒体中心和融媒体指挥平台建设,提升融媒体传播能力。
  重点抓好系统谋划、机制改革、品牌打造、示范引领、平台构建、资源聚合、主题策划,内融外联,持续深化改革。在观念上,不断适应变化、更新认知;在内容上,出现了更多可互动、可分享、可感受的产品;在渠道上,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渠道互用;在运作上,统筹坚守、变革与发展,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搭配,赢得发展空间,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收获丰硕成果,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抢抓转型机遇,瞄准认清六个问题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国有企业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处境艰难。媒体融合让国企新闻工作者看到了机遇,找到了出路,在转型中成效显著、亮点多多,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的媒体表面上看似“融合”,实际上依然是披着“新媒体马甲”的传统媒体。
  当前,国有企业融媒体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融媒体机制体制不健全。没有充分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操之过急,“赶着鸭子上架”,盲目转型,缺乏探索研究、试点评估,机制机构不健全,不能灵活调配资源;采编流程不明确、效能低下;融媒体人员配备不足或业务能力不匹配等问题突出。
  (二)融媒体理念比较落后。首先国有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和发挥自身优势和亮点,走不出特色化创新之路;其次,融媒体团队专业素养不高,策划宣传、创新创作能力、引领能力不足;三是对新媒体缺乏客观的认识,媒体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大优势;四是融媒体平台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竞争不强等。
  (三)媒体融合“四不对称”。总部机关与基层一线信息不对称、实时生产与历史数据不对称、各媒体平台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
  (四)媒体平台活跃度不够。近年来,公众媒体的定位越来越靠近自有媒体的“人格化”特点。主流媒体“吸粉”力度减缓,以普通个体形式参与的自有媒体“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国有企业官方新媒体运营步入正轨,推送频率逐渐增加,浏览量效果却不如人意,用户转发、评论、点赞、讨论等互动较少,平台影响力和粉丝(包括职工)参与度不高,与各类媒体的合作互动方式太过单一,无法打破壁垒,传播影响力遇瓶颈。
  (五)阅读人群代际差距大。相较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人员相对稳定,但内部“最大代际差距”问题明显,不同年龄段的员工价值观、思维阅读习惯、情绪态度不尽相同。当前,即使国有企业新媒体平台语言明显年轻化,但发布大量官方口吻内容,导致对同类人群缺乏持续有针对性的吸引力:青年职工觉得枯燥无聊,中年职工认为华而不实。
  (六)舆情监测及应急处置不及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前所未有,通过网络曝光公共事件、引发舆情热点发酵的案件比例越来越高。国有企业对新媒体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对新媒体的监控意识不强,处置能力欠佳,一旦出现敏感话题容易爆发矛盾、导致危机事件。
   四、积极突围破局,重点聚焦七个强化
  推动国有企业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
  当前,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主要特征的“四全”媒体突破性进展,媒体融合发展进入深水区。国有企业媒体应抓住机遇、奋起直追,挺进主战场、占领主阵地、掌握主动权。然,媒体融合是一篇大文章,既要集中攻坚,也要久久为功。
  (一)强化思想认识,坚持根本遵循
  作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力军,国有企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一体化”思维,要实施自由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并执行落地。
  在政治层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管好阵地、管好方向、管好队伍,始终确保国有企业融媒体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强化其权威性和公信力。
  在意识层面,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社会舆论新的“聚集地”、新的“敏感点”、新的“传播链”,找准目标方向,握紧手中船舵,带领企业职工,劲往一处使,乘风破浪大道远行。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水电七局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建党百年百人百事”系列主题活动,突出“身边人身边事”,用“小视角”折射“大时代”,以“小人物”诠释真感情,全方位展现党员队伍的精神风貌,旗帜鲜明地讲好“红色”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坚定主心骨、唱响主旋律、把握主基调、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二)强化制度保障,重塑组织架构
  媒体深度融合的目标就是要做大做强,要实现这一目标务必构建起完善的机制体制保障体系。融媒体中心发挥先锋队作用,以融媒体中心为统筹调度枢纽,整合内外资源、内外联动、开放共享,解决平台、人才、资源等相对分散、杂乱的状况,壮大企业舆论阵地。尤其是面临危机事件或舆情问题时,能专业及时抑制负面舆论传播,多渠道、多元化发声,抢占网络话语权,为企业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电建集团根据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及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部署,围绕“策”、“采”、“编”、“发”、“审”、“管”、“防”八个点全力打造融媒体中心,开展基层融媒体中心试点工作,并迅速推广,打造一个传播“中枢”,加强“内外双融合”,有效聚合多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构建起“1+2+N”融媒体传播体系。纵向打通系统内的策划、编辑、发布各个环节;横向推进报刊、网站、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知乎等多介质传播的内容支持与形式互补,优化完善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全面的现代传播矩阵,破除结构性藩篱,内容、形式、渠道、效果的全流程融合,形成信息畅达、传播、分类覆盖的智能传播格局,形成深度融合的工作体系、管理体系。
  需注意的是,融媒体中心必须要发挥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从组织架构、采编流程、激励方式等方面创新改革;明确中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湖畔路南段356号   版权所有: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京ICP备 11043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