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6-37版
文章字数:1539
    电站厂房全貌

  水花管+塑料薄膜+厚橡塑海绵+钢筋条”的方法为混凝土保温,好比为混凝土穿上“盔甲”加“棉袄”,有效避免了主体结构混凝土开裂、受冻。
  面对重重困难,唯创新可破局。
  机组安装施工过程中温差大、人员设备降效严重。“定子智能化恒温防护棚”应运而生―― 将定子组装的小环境温差控制在2℃以内,确保定子组装质量优良;采用“磁轭冲片环形机械吊装装置”,确保人工功效及施工安全;研发“推力头提升装置”,缩短转子与推力头的联接时间,精简了工序,有效缩短了工期。
  针对围堰地层冲积漂卵石和漂石含量高的难题,研用《高原峡谷巨孤漂石地层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关键技术》,使围堰经受住了40年一遇的超标洪水考验。
  十年磨剑追求卓越,奋斗高原铸就经典。大力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9大项21子项,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工法成果13项,QC成果6项,省部级、行业级、集团级科学技术奖10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9篇,其积累的技术成果对我国高海拔地区水电站施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凝心聚力扬团队精神
  “脚下的路很冰冷,但我们同处DG的心却很暖。”今年是孙永辉毕业的第6年,也是他在DG项目的第6年。“从对高原环境的不适应到和同事们打成一片,DG的这段工作经历让我倍感自豪。”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七局人把这份力量和坚持植入血脉、注入山川,从直孔带到DG,再到墨脱、柯拉、扎拉山……他们早已锻造成一支勇往直前、携手并进的高原“铁军”。
  2018年8月,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雅鲁藏布江水位急剧上升,洪水流量持续增大,堪称几十年一遇,电站防洪度汛形势严峻至极。
  面对时刻将要冲破枷锁、吞噬一切的如虎洪流,建设者冲锋在前,在危急时刻团结一心抗洪抢险,用沙袋混合着雨水、汗水,为电站筑起坚实堡垒。
  抢修道路、增设子堰、24小时现场轮班值守,在经历151个小时对一道道洪峰巨浪的抵御后,项目部最终夺取了DG水电站抗洪抢险的胜利,用团结和担当守护了一方水土的安宁,在雪域高原留下了佳话。
  不忘初心助脱贫攻坚
  水电七局始终牢记“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惠一方百姓”的央企担当,在拉开建设DG水电站序幕的同时,也助力藏区人民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应电站建设需要,当地村民集资购买了65辆汽车,在家门口承担起电站围堰填筑、混凝土及土石方运输等建设任务,项目部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20余个就业岗位。
  “以前靠着打猎或者挖虫草为生,属于‘靠天吃饭’,现在有了一门手艺,收入翻了一番,还能按时上下班。”藏族小伙格桑旺姆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收入越来越高,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村民们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楼房,儿女都被送到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争取以后走出大山,将来也像你们一样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点滴温暖沁人心,热心帮扶传真情。为帮助山南市打赢脱贫攻坚战,项目部积极响应号召,紧急驰援多颇章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组建“精准扶贫党员突击队”驻扎一线,并迅速投入大量施工人员和设备到一线开展建设任务,经过10余个昼夜的全力奋战,最终按期完成公路建设任务,为1812名藏区贫困群众6月底搬迁新居打通“幸福之路”。
  山林突发大火,项目部员工化身“消防员”,组成救援组,冒着灼人的热浪,顶着呛人的浓烟,劈开过胸的荆棘,勇敢扑灭大火,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项目部多次开展“汇爱心传温暖”衣物捐赠活动,整理出干净整洁的闲置衣物,统一运送至当地贫困户手中,传递爱心温暖四方……
  从DG水电站建设初期至今,已有7年光阴,七局建设者见证了DG的成长,践行了DG的使命,完成了高原的逐梦之行。
  DG水电站投产2余年来,累计发电量61.25亿千瓦时,年发电量占西藏全区五分之一,结束了西藏大面积拉闸限电历史,为西藏电网稳定和藏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能源保障。
  DG的征程已结束,但这曲高原赞歌必将长久萦绕在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上。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湖畔路南段356号   版权所有: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京ICP备 11043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