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2-73版
文章字数:1349
的情形,财办金(2017)92号也要求,建设成本实际与绩效考核挂钩部分占比应超过30%,PPP项目的运营能否顺利通过绩效考核直接关系施工企业建设资金能否安全回收。
  施工企业PPP项目合同风险应对策略
  (一)完善合同相关事宜
  签订合同首先需要保证合同的基本效力,合同在签订时必须是合同参与方真实意思的表达并达成共识,在合同签署之前,应当就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审查,检查是否存在合同错漏、风险和权利分配是否合理等,与其他主体之间充分交换意见,包括合同内容中条款的细节,如交付方式、运营标准和要求、运营维护成本的认定方式、政府补贴支付流程和支付方式等,从源头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对合同签订时不能准确预测的风险条款要合理的设置开放性条款,及时有效地、规避和补救合同风险,避免合同在实际操作中缺少较强的操作性。合同签订后,要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研读和分析,找出合同签订时存在和遗留的风险点,同实施机构、咨询单位和法律顾问单位等政府方代表进行再谈判,谈判可以采用非正式的桌下谈判方式,经过多次沟通,对初始合同条款的修改意见达成一致后,及时将沟通成果转换为合同文本,同政府方正式谈判签订后执行。关于上述提到的运维成本上限值确定方面,可以从几个方面突破上限,如延长成本监审时间,待项目运营进入平稳期后再以上限值进行限定,或直接提高成本增长率,以提高上限值,如果仍难以达成一致,也应约定甲乙双方在第几年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当年度运营维护成本上限值;而对政府方缺口补助支付方面,应明确因竣工决算、成本监审或绩效考核滞后等原因,政府方也应按一定比例支付可用性服务费和运维成本,以保证资金及时回收。
  (二)做好合同管理风险工作
  在PPP合同签订时,应尽可能将合同约定详尽,执行纠纷才会减少,尤其流程相关的条款,更要详细约定,合同执行才有依据。此外,施工企业可以通过选择专业较全面的人员作为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参与合同谈判、签订全过程,以更好的把控项目合作期内的合同风险;与项目有关的公司管理部门负责人作为项目公司董事、监事参与项目,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监管,必要时提请公司集体研究决策,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合同的管理,从而实现对合同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重视绩效考核工作
  绩效考核是运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和严苛的绩效考核机制,当考核不利的情况下,将直接影响项目投资收益水平,为保证绩效考核过关,确保建设投资和企业合理收益足额回收,对外,要加强同政府方绩效考核小组成员的沟通,以争取获得更多的主观分,从合同层面,要同政府方相关部门和代表就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使绩效考核更趋于合理,同时,努力争取一定的加分项,并在运营过程中努力实现。
  结语
  PPP模式中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是关键,为提高合同的可行性,需要重点分析已签订合同中潜在的风险,并结合项目实践不断研究应对措施,推动PPP合同的再谈判,实现对合同主体权益的保护,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共赢。
  【参考文献】
  邱振树.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PPP项目风险识别(J).四川建材,2018(8)
  余雄.建筑行业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4).120-121
  魏迪,王慧.从施工企业角度看PPP法律风险及防控(N).建筑时报,2017-11-23(4)
  杨宝昆.PPP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思考(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8(11)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兴隆湖湖畔路南段356号   版权所有: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京ICP备 11043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