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数:1352



注入源源动力。广大党员干部鼓足干劲,奋力冲 刺在齿槽浇筑、六棱块铺设、电排站施工等各条 赛道上。
奏响安全交响乐
打开快递包装,弯腰抱起70余斤的监控材料,李雨桐黑色的短衫全是白色的汗渍。在这个酷热难耐的夏季,顶着烈日安装22台现场监控视频。
2022年,用信息化、数字化奏响安全管理“交响乐”。对施工人员、施工机械和现场情景进行全方位视频监控,及时采集了信息和数据,为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确保安全月活动落到实处,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与农民工同台竞技,在紧张答题中谱写安全理念曲,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太阳刚越过地平线,小而精、短平快的班前5分钟早课上,抑扬顿挫的声音响彻施工现场……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系列安全生产活动,落实落细各项安全措施,不遗余力。
教育培训、安全排查、隐患治理……筑牢全员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在不厌其烦地说教中营造人人讲安全、处处想安全、事事保安全的安全氛围。
谱好民生主旋律
坚决实现鄱阳“防汛不防堤、防洪不抢险”目标!
开工伊始,项目面临6条圩堤,68公里超长距离的施工区,管理范围点多面广,高峰期20多个面同步施工,施工组织工作量巨大;同时还面临雨季时间长、极端天气多、沟通协调范围广、房屋拆迁难等多重困难。
顶风冒雨,迎难而上,不畏严寒酷暑,与汛期赛跑,抓组织,强管理,12处险工段投入大型机械设备49套、渣土车58台,完成14.33万方土方填筑。
“开钻!”两袖一捞,敏捷地爬上操作台,精准无误地按下按钮,深搅桩机轰然启动……春天,在节后深搅钻杆的奋力转动中开始。
民生工程无小事,群众生命财产是大事。
昌江圩、三线迁改、材料来源、设备进场、安全风险、12处险工段……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韩宝栓如坐针毡,
“拿上电筒跟我走!”铿锵有力的声音划过6月的夜晚,拉开车门,跳上“大狗”……毫无顾忌地冲向雨夜,踩着已进水的雨靴,夜巡圩堤,在黑暗中迎战大风大雨。
唱响担当之歌
2022年,实干唱响担当之歌,奋斗书写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热气腾腾的预制厂,无数次弯腰,抬起,放下……在汗流浃背中精心制作“月饼”,每块重达110斤的超大“月饼”见证着护鄱阳湖安澜、保百姓安居的央企责任与担当。
一把夯锤,伴随几十万次的举臂与敲击,2022年,项目完成铰接护坡1.3万余平方米,铺下幸福生活的几何图;完成2.5万余平方米的防渗墙施工,给堤身系上结实坚固的“腰带”……
拔掉两颗智齿,脸还肿得像馒头,抓起一把红的绿的胶囊就往嘴里送……进场不到半年,身高1.75米的韩宝栓从140多斤瘦到130斤。
“开干!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项目副经理丁世华激动地喊出声。为找到合适的土料场,9月以来,他跑了150余个地方,经过数轮艰辛谈判,终于找到2个合适的土料场。
一张桌子,一台电脑成了党员周勇乡村振兴的战场。2022年,撰写93.44余万个字,拟30余份合同,半头的白发是31岁的周勇交出的年度答卷。
夏季烈日如火,冬季北风呼啸,在鄱阳湖畔唱响冰与火之歌,奏响高效履约奋进曲。2022年,项目获鄱阳县水利局和项目公司的联名表扬信,项目公司年度“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先进单位”,中国三峡建工有限公司精品工程创建活动二等奖等等。
站在12米宽的昌江圩上,我们豪情万丈、万般感慨。曾经千军万马抗洪的情景已成为历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的一年冲刺目标,为长江流域保护修复、乡村振兴贡献七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