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数:788

在成渝经济圈,现场促市场,成功中标西部(重庆)科学城梁滩河生态治理修复及绿色循环工程PPP项目。
当前,公司所属项目260余个,其中尾工项目近80个。作为“两场互动”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做好项目管理至关重要。
“作为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石,项目是企业的成本中心,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张业勤强调,要向管理要效益,向项目挖潜力,必须扎实推进项目管理全过程提升,全力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向项目挖潜力?
首先,强化全覆盖的策划管理,明确策划要素、流程和责任人,确保项目策划标准化;其次,强化全层级监管,完善分局的项目包保和检查制度,构建质量安全管理内部持证上岗制度,发挥全员主动性做好全过程监管;最后,强化全过程管理闭合,设立专门尾工管理机构,出台项目尾工管理办法,确保项目竣工验收、尾款结算等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做到尾工管理集约化。
“强化项目群管理,也刻不容缓。要充分发挥一、二级项目经理等领导的‘群主’作用。”张业勤坦言,此前,通过深圳龙岗、重庆江津等项目群典型案例中不难发现,优秀的团队建立起来后,人尽其才、人企互利,工作才能做得“津津有味”;“群主”做好资源整合协调后,项目本身也能实现降本增效、标准化建设。不能如过去那样“零敲碎打”,要加大系统化、标准化、集约化管理。
“高质量经营”才能“走得快”
随着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规划、区域经济布局、新能源体系规划、数字经济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公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浪潮。
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
多年身处电建集团第一梯队,如何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对这一届班子来说压力很大,挑战不小。但客观来看,部分项目盈利能力低,个别项目亏损现象严重,项目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并不匹配。
基于此,公司围绕实现治亏目标,成